2013/11/8 18:43
人們?yōu)槭裁聪矚g吃垃圾食物?
面對美味的誘惑,節(jié)食者常常會琢磨這樣一個問題:為什么甜點和油脂含量高的垃圾食物總是能勾起食欲?那些健康的食物卻不能,比如萵苣、甘藍,或者蘋果?有人說,這是個人嗜好。用英美人士的習語說,喜歡甜食的人長了“甜牙齒”,喜歡咸食的人長了“咸牙齒”。還有很多人相信,對某種食物的欲望,其實是身體發(fā)出的信號。比方說,你非常想吃炸雞塊,那是因為你的身體需要炸雞塊。但是,真相是否如此呢?
食欲的進化
食欲的產生有多種原因??茖W家相信這與進化、心理因素(壓力、悲傷等)和真正對食物的需求有關?!叭藗儽仨氁私?,對食物的欲望并不單純由饑餓引起?!崩澊髮W心理學及行為科學教授安德魯·希爾這樣詮釋食欲。
營養(yǎng)學家的觀點認為,饑餓感是身體確保能獲得能量補充的一種表達方式。當胃里空空如也,它就釋放胃促生長素,這種荷爾蒙與大腦的命令中心——下丘腦交流。于是人們感覺到餓,知道何時應當進食。飽腹感也是身體的信號,由脂肪細胞釋放的瘦素和胰腺釋放的胰島素產生,告訴身體血糖已經(jīng)升高。
不同的是,食欲的產生比較復雜。理論上說,為了生存,饑餓的人什么食物都吃,即便是不喜歡的種類。食欲,卻是對某種食物的強烈感官欲望。在大腦內,一系列的化學物質與食欲有關。
首先是多巴胺,當人經(jīng)歷新奇的體驗時,大腦就分泌多巴胺。多巴胺與大腦中的另一種物質類鴉片活性肽一起工作,使人產生愉悅感。如果某些行為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和類鴉片活性肽,大腦就會讓身體不斷重復這些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