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4/23 22:17
面對全球糧價飆升的危局,G20(二十國集團)擬在近期會商應對措施。
包括美國、俄羅斯等在內的多個產糧大國,因嚴重旱情已出現(xiàn)糧食產量大跌,從而導致了糧價新一輪的飆升。自今年6月以來,玉米、大豆和小麥價格的漲幅已達30%至50%。其中,玉米價格已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,超過2007年至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的水平。
據(jù)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報道,G20和聯(lián)合國負責農業(yè)事務的高級官員將在9月下旬或者10月上旬舉行一次會議,協(xié)調各國對糧價高企的應對,防止出現(xiàn)糧食出口限制和囤積等政策。在此之前,這些官員首先將在8月27日召開一次電話會議。
據(jù)新華社援引G20一名官員的話說:“會議旨在確保每個與會人員就當下形勢形成一致觀點,當然,試圖壓制任何將夸大市場波動的政策?!?/P>
所謂“夸大市場波動”,按聯(lián)合國糧食和農業(yè)組織(FAO)資深經(jīng)濟學家兼谷物分析師阿巴辛(Abdolreza Abbassian)的理解,就是2007年到2008年間各國采取的糧食出口限制令。阿巴辛說,如果眼下仍采取此類政策干預市場,可能會重蹈當年的覆轍。
2007年至2008年間,由于多個國家采取糧食出口限制措施,加上全球油價居高不下,導致糧食價格暴漲,演變成30年來首個全球性糧食危機,包括埃及、喀麥隆和海地等12個國家出現(xiàn)暴動,全球挨餓人口超過10億。
G20啟動快速反應機制
上述計劃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舉行的會議,是G20快速反應論壇(RRF)的首次會議。
RRF是G20支持的農業(yè)市場信息體系(AMIS)的一部分,在法國的動議下于去年成立,主要是為了“促進決策層官員就國際市場異常情況盡快展開討論”,也被視作對2007年至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的關鍵性政策應對。
G20官員強調,舉行這次會議并非是在釋放恐慌的信號。相反,會議旨在避免導致2008年糧食危機的禁止出口和囤積糧食等措施的重現(xiàn)。
法國農業(yè)部長勒弗爾(Stephane Le Foll)昨日也發(fā)表聲明稱,法國和美國將繼續(xù)關注任何能證明RRF有必要的事實情況。
這次全球糧價高企的幕后主要“推手”,是美國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干旱,導致包括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生產受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