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2/7 14:05
西安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內分泌科主任裴瑞霞:進入夏季由于濕氣重導致胃腸道等系統(tǒng)的疾病高發(fā),一些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情況在門診較普遍。有些人傳說吃辣椒可以去濕,沒有什么道理。夏季主要是濕熱,還是少食辣椒為好,以免增加體內的熱邪。
去濕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吃一些食物或藥物通過健脾燥濕、芳香化濕去除體內濕氣。但要分清情況,對癥去濕。
首先要弄清楚濕氣影響到身體的哪些部位不適,把這些部位歸為上焦、中焦和下焦之后,再通過恰當的飲食或藥物調理。上焦是指胸腔以上;中焦指的胃腸道部分;下焦是指泌尿系統(tǒng)。分清自己因為濕氣引發(fā)哪一部分不適,再區(qū)別去濕。
頭暈、胸悶者就屬于上焦不適,最好用些薄荷或是藿香來去濕,可以用薄荷直接泡水喝,或者煮稀飯時加入這兩種都可以起到去濕的作用。
感到腹脹、脘悶、食欲不振、食少、倦乏等,很顯然是中焦不適,這時候可以用些寇仁、砂仁、薏米來去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。可以在煮稀飯時放入,寇仁可以當調料,炒菜時多用些就很好。
如果是濕氣導致小便不利、小腿浮腫就屬于下焦不適,這時要用茯苓、澤瀉、木通、竹葉等去濕比較恰當。總之,去濕沒有那么簡單,一定要分情況區(qū)別對待,才能起效。濕氣重往往使胃腸疾病高發(fā),心腦血管疾病、泌尿系疾病、風濕等疾病加重,應引起重視。濕氣還會使一些慢性病復發(fā),所以夏季恰當去濕,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。但是一般情況下不要給兒童刻意去濕,因為孩子對濕、熱地適應能力很強,不需要去濕。對有慢性病史的人最好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去濕,不可以亂用去濕藥物或食物,因為要考慮到患者本身的疾病,所以一定是因人而異的選擇。